c-top-01.jpg

undefined

国际证据科学协会的宗旨是:促进证据法学者、律师、法庭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关数据资料、出版物和文件等信息,促进证据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促进跨学科交流和国际交流;规划、组织和举办会议,促进报告的研...

证据科学(Evidence Science),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研究证据采集、鉴定技术以及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之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证据科学在实现法治和司法公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

按照国际证据科学协会的协会章程规定,本协会将开展以下活动:(1)组织协会会员大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确定大会会议地点并提出讨论的主要议题。会员大会至少每六年举行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至...

undefined

2011年7月17日下午,在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开会期间,国际证据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idence science)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第一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回顾
2018-09-25  点击:[]

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第一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9月15日—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贡萨格大学、威德恩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学者,与来自司法部、公安部、教育部的专家共一百余名代表参加了该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第一天,与会代表围绕“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证据规则”等主题进行了全体会议讨论;第二天,与会代表分别围绕“证据科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应用”、“科学与证据”等议题,在分会场展开讨论。对于证据科学以及相关的问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进行了富有意义的讨论和对话,推动了不同国家、不同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罗纳德•艾伦教授在题为《证据的基础理论与影响》的发言中,讨论了证据法样态的三个影响因素:普遍真理、政府的多样性和法律体系、政策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以下基本理论问题:书本上法律与实践中法律的区别、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经济问题、理想中的审判是否荒谬?艾伦教授讨论这些问题,并非要给出一个确定的结论,而是为了指出隐藏在“证据的理论基础与影响”这一标签之下问题的深度,并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和讨论。

澳大利亚的证据法权威安德鲁•林格伍德则从探讨澳大利亚法律中的基本证据原则入手,提出普通法体系中遵循先例和法官造法的重要性,并认为事实认定在法院审判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法院决定适用法律规则,必须对事实材料做出一个有效的决定。在事实认定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而相应的诉讼程序必须首先处理该问题。因此,理解普通法中的程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强调当事人参与和控制、在连续公开的审判中由当事人独立向法庭举证、目击证人需接受交叉询问,这是程序获得正当性的原因,也是中国在看待普通法程序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面对中国借鉴外国法律改革本国证据规则和诉讼制度的现实,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保罗•罗伯茨教授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法律改革中的政治伦理和比较方法。从国际人权法等角度来说,政治伦理在证据法改革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比较方法,罗伯茨教授认为不同法律传统国家的法律移植既有可能性,也存在很多挑战和陷阱,因此需要仔细分析不同国家的法律之间是否具有匹配性。真正的比较法研究是很难做好的,然而基础性的比较方法、原则,应当在具有不同制度、文化的法律人之间进行深入对话,由此获得彼此的深入理解。

为了回应国际证据法基础理论研究,并对我国证据法的基础理论做一介绍,中国政法大学张保生教授在题为《证据法的价值基础与理论体系》一文中讨论了中国证据法的发展动力、发展障碍、价值基础以及《证据规定建议稿》的体系结构。他提出,法治国家建设和本土司法实践发展的需要,是中国证据法的发展动力;所谓大陆法系传统问题、三大诉讼的特殊性问题,是证据法发展的障碍,但它们并未完全否定证据单独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证据法具有三个价值支柱:准确、公正、效率。《证据规定建议稿》试图建立证据法的理论体系:以相关性为逻辑主线,以政策性为价值评价标准,把事实认定视为一个举证(取证)、质证和认证的证明过程。

张中博士则对《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专家建议稿)》的实证调研情况做了一个介绍,涵盖以下七大部分:证据的立法模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举证时限与证据开示、证人作证问题、人民法院调查取证与证据保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实践中相关的问题比较突出,专家建议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设计,获得了司法工作人员的认可。当然,专家建议稿中也存在需要调整的问题,有些需要考虑司法实践中的现实可行性,有些则需要面对实践问题的复杂性,采取多种方式加以应对。

法庭科学是证据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事实认定模式的转变,法庭科学对证据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此,本次会议特别组织了法庭科学的分会场,以便对法庭科学的技术实践与法律规制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会代表针对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DNA鉴定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价值选择及其在证据科学中的运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山西医科大学的贠克明教授提出了法医毒物动力学的分支学科,认为其研究的内容为法医毒物的动力学、死后分布、动态分布、死后再分布、死后弥散、尸体、检材和自然环境中分解动力学和尸体中毒物产生情况等。中国政法大学的常林教授讨论了法医学鉴定意见与案情的关系,认为法医鉴定意见的案情趋向性、法医鉴定中的案情资料价值、科学局限性,体现出法医鉴定在很多情况下依赖案情,对法医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十分必要。

从证据的跨学科研究逐渐迈向整合性的证据科学,这一趋势既是当前国际证据问题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我们在研究证据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应对的课题。本次会议中,有些与会代表分别从符号学、心理学等角度讨论了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的融合,分析了证据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的孟华教授从符号学的角度,认为证据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两个:一是证据的真实关联方式,即造成符号与对象、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真实距离大小的方式;二是证据间性,即一种证据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与案件事实有关,同时也与其他证据符号发生关联和交互作用,一种媒体类型的证据符号是在与其他媒体类型证据符号的关联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政法大学的王进喜教授提出了证据科学的两个维度,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讨论了证据科学的研究价值,认为证据科学的发展将对证据法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张南宁博士在考察新证据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证据学的发展导致证据科学的形成,具有综合集成的性质。

关闭